top of page

第二屆大灣區青少年 - 中華文化 STEAM AI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結合「組裝合成」建築法設計比賽

​比賽得奬名單

高贊覺教授

大灣區優質教育協會主席何志健講師,榮幸地向高教授頒發「大灣區香港水務發展成就大獎」。高教授被譽為「東江水之父」,在香港水務發展方面貢獻良多,成就斐然。這份獎項表彰了他在確保香港水資源供應穩定和安全方面所展現的遠見卓識和傑出貢獻。我們感謝高教授的無私奉獻,並為他的成就感到自豪。

高贊覺攞奬.png
陳為民攞奬.png

陳為民校長

大灣區優質教育協會主席何志健講師頒發「大灣區最優秀名師美術專科學校大獎」予香港美術專科學校。該校培育出許多傑出人才,包括知名漫畫家《中華英雄》主筆馬榮成先生和《老夫子》漫畫的王澤先生等,在藝術領域貢獻良多,享譽盛名。這份獎項肯定了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在藝術教育上的卓越成就和對社會的重大貢獻。

全場總冠軍:
路德會啟聾學校

這個作品榮獲全場總冠軍可謂實至名歸!它不僅展現了令人驚豔的創意和精湛的製作技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人居環境的積極探索。

能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場總冠軍,證明了這個作品的卓越性和影響力。它不僅僅是一個模型,更是一份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IoT 科技應用大獎:
​荃灣聖芳濟中學

此作品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為主題,結合物聯網技術,展現了對未來智慧城市的深刻理解。作品優點包括:緊扣現實問題、物聯網技術應用到位、功能設計完善、創意與實用性兼備、細節處理精緻,以及展示效果出色。感應器識別垃圾、控制器操控垃圾車、信號燈指揮交通,皮卡丘造型巴士更添趣味,整體佈局合理,清晰傳達設計理念和功能。

視覺藝術設計大獎: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第1隊

作品以九龍城寨為主題,榮獲「視覺藝術設計大獎」,其視覺呈現和藝術表達極具水準。作品巧妙運用材料,成功重現城寨獨特氛圍,尤其獲曾經歷城寨歲月評審的認可,更顯其歷史還原和氛圍營造的成功。作品通過紅色屋頂、雜亂電線、晾曬衣物等細節,營造出壓抑擁擠卻充滿生活氣息的氛圍,細節如招牌、天線等刻畫到位,視覺衝擊力強。

別出心裁創意大獎:
​才俊學校

移動房屋模型,創意獨特,設計巧妙。它將房屋與移動平台結合,藍色牆體、銀色底盤,科技感十足。細節如屋頂紋理、牆壁裝飾、底盤燈光,生動逼真。作品兼具功能性,輪子、樓梯、內部細節設計用心。它不僅是一個模型,更是一個充滿未來感,引人思考未來居住模式的創意構想。

古代房屋建築大奬: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

(分校)

作品以「中國建築風格」為主題,點綴「福」字寓意,體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紅色柱子、橫樑、屋頂及「福」字裝飾,凸顯中國特色。紅金色調營造喜慶吉祥氛圍,符合傳統審美。使用紙箱等環保材料,展現環保意識。作品主題明確,文化內涵豐富,用心設計製作,展現對中國傳統建築的理解和運用。

現代特色建築大奬:
​荃灣聖芳濟中學

此「現代特色建築」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為主題,展現了學生對現代城市生活的關注和創新思維。模型設計巧妙,功能性強,融合科技與生活。作品緊扣垃圾分類議題,模擬其流程並融入感應器、控制器等智能元素。細節處理出色,不同顏色垃圾桶、皮卡丘巴士等增添趣味。模型製作精細,木質結構穩固,電路清晰,展現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開創未來建築大奬:
​路德會啟聾學校

作品以樹屋、太陽能板、水車和綠色植被,創意地展現了未來可持續發展家園。設計突出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綠色空間的重要性,體現環保意識。獨特的樹屋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水車增添動感。細節如圍欄、小路和植被佈置到位,使模型生動逼真。整體佈局合理,營造舒適宜居的未來生活環境。

最佳創意設計奬: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

戴麟趾學校
(補發展能美術比賽奬項)

這個作品展現了豐富的想像力和細節,從小汽車到小雞,都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其獨特的設計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最佳美術奬: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
戴麟趾學校
(補發展能美術比賽奬項)

這個作品的色彩運用非常出色,馬賽克牆和彩色地板的搭配充滿藝術感。作品整體營造的夢幻效果很吸引人,展現了良好的美術技巧和色彩搭配能力。

最佳自然景觀奬: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

戴麟趾學校
(補發展能美術比賽奬項)

這個作品以自然為主題,小屋、小樹、草地和小塘的設計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作品的構圖和佈局也頗具巧思,展現了作者對空間的把控能力。

小學組冠軍:
元朗朗屏邨惠州小學

作品以精緻的細節和鮮明的色彩,呈現出一座雄偉的中國傳統建築。紅色立柱、綠色橫樑和金色牌匾,展現了中國建築的經典元素,階梯和坡道設計。作品結構穩固,比例協調,製作工藝精湛,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獲得冠軍實至名歸。

小學組亞軍: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
(分校)

作品展現了濃厚的中華文化特色。建築設計古色古香,細節處可見用心,例如屋簷、窗櫺和門上的裝飾。作品巧妙地融入了古代人物形象,增添了歷史文化氛圍。作品的創意和製作水準值得肯定,展現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以及良好的動手能力。 建議加強建築結構的穩固性,以及場景的整體佈局。

小學組季軍: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信愛學校

作品以獨特的堆疊方式,呈現出九龍城寨的建築特色。不同樓層的設計和色彩豐富多樣,展現了學生對細節的觀察和刻畫。招牌、窗戶等元素的運用,增添了作品的真實感和生活氣息。雖然部分細節略顯粗糙,但整體創意和表現力仍值得稱讚,體現了學生對本土文化的關注和藝術表達能力。建議進一步提升作品的精細度和整體的協調性。

中學組冠軍:
路德會啟聾學校

作品以生動的場景,展現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樹屋、水車、農田等元素的巧妙結合,營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生態環境。作品細節豐富,例如樹屋的太陽能板、水車的運作、農田的灌溉系統等,體現了學生的設計巧思和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色彩運用鮮明活潑,整體佈局合理,製作工藝精良,獲得冠軍可謂實至名歸。

中學組亞軍:
​荃灣聖芳濟中學

作品以智能垃圾分類為主題,設計了一個包含滿記樓、垃圾車和交通燈等元素的場景。作品將科技元素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例如利用感應器判斷垃圾種類、模擬垃圾車的運作等,展現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對科技應用的理解。彩色樓房和皮卡丘巴士的設計,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建議進一步完善作品的功能,例如增加垃圾分類的互動環節,並提升作品的整體美觀度。

中學組季軍: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
聯會張煊昌中學

這個作品展現了紮實的美術技巧和獨特的創意,尤其在色彩運用和材質搭配上令人印象深刻。作品的構圖和空間感也處理得相當到位,整體呈現出和諧的視覺效果。是一件值得讚賞的作品。 繼續努力,未來在細節的刻畫和主題的表達上更精進,必定能創造出更令人驚豔的作品!

學友組冠軍:
​才俊學校

作品以「Nova的移動城堡」為主題,充滿想像力和童趣。藍色城堡,視覺效果醒目,而獅子Nova的卡通形象更是增添了作品的可愛氣息。移動城堡的設計理念新穎,體現了對未來生活的奇思妙想。作品製作精巧,細節處理到位,例如車輪、樓梯等都製作得相當精緻。整體而言,作品創意十足,製作精美,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動手能力,獲得冠軍實至名歸。

學友組亞軍
​愛秩序灣小學
第5隊

作品以九龍城寨為創作元素,展現了濃厚的本土文化特色。細節刻畫細緻,例如天台的桌椅、晾曬的衣物等,營造出生活氣息。城門的設計也相當用心,紅色門頂和門神圖案,充滿了傳統韻味。作品整體色彩鮮明,布局合理,製作工藝較為精細。建議可搭建通道或增加人物互動,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完整性。

學友組季軍
​救世軍石湖學校

作品設計了一個搭載太陽能板和小型風力發電機的房屋模型,展現了對環保節能理念的理解和應用。房屋造型簡潔,色彩鮮豔,充滿童趣。風力發電機的設計尤其巧妙,紅色葉片在視覺上也更具吸引力。作品的製作略顯粗糙,可以考慮進一步提升細節處理,例如電線的連接方式、房屋的裝飾等。此外,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動元素,例如燈光或其他可動部件,將更能體現作品的科技感和趣味性。

親子組冠軍

這個冠軍作品巧妙地融合了環保理念和智能家居概念。不僅展現了環保意識,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作品色彩鮮豔,充滿童趣,細節處理精緻,例如:果樹、蝴蝶、小雞和柵欄,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氛圍。 智能元素的融入,例如LED顯示的設計,更提升了作品的科技感,體現了STEAM教育的理念,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科學知識。 整體而言,作品構思巧妙,製作精良,完美詮釋了親子合作的成果,實至名歸。

親子組亞軍

此STEM房屋模型展現親子團隊的創意和科技運用能力。燈光與數位顯示屏的結合,體現對電路設計的理解。模型色彩繽紛,細節精緻,充滿童趣。雖整體精細度略遜冠軍作品,但巧思和用心程度可見一斑,展現出對STEM學習的熱情和潛力。親子合作的過程更突顯了此專案在共同探索和學習方面的價值。

親子組季軍

此STEM房屋模型展現親子團隊的創意和學習精神。燈光及螢幕的運用增添科技感,細節設計也充滿童趣。雖未及冠亞軍的精細度,但仍展現對STEM的熱情和探索精神,隊員的合作更顯珍貴。

啟聾作品.png
啟聾作品.png
荃聖作品.png
荃聖作品.png
愛官1作品.png
樂善堂作品.png
紅十1作品.png
紅十3作品.png
紅十4作品.png
才俊作品.png
惠州作品.png
信愛作品.png
啟聾作品2.png
才俊作品2.png
愛官5作品.png
石湖作品.png
張煊昌作品.png
image_ (4).png
喇沙作品.png
培愛作品.png
bottom of page